健保開辦以來,10次的產前檢查與住院生產均納入給付範圍,
加上近年來優生保健觀念的提倡下,準媽媽們大都已經相當重視產前檢查,
希望在辛苦懷胎九個多月後,能夠順利生下健康寶寶。
但是在生產完後回到家中,隨著新生命帶給家庭的歡樂,
初為人母者心思全放在寶寶身上,往往在坐完月子後,就忘了返院接受產後檢查。
產後檢查流程大公開
適當時機.6~8週內
由於懷孕期間所造成的許多生理變化,多在產後及坐月子期間逐漸恢復,
所以大多建議在產後6~8週內,而且最好是陰道沒有出血時回診,以利檢查。
流程step by step
產後檢查項目及注意事項不少於產前檢查,玆將各項檢查內容一一介紹如下。
step1.測量體重
一般孕婦在孕期增加12~15公斤,產後2個月,體重應減少5~8公斤,
一旦體重不減反增,就應適當調整飲食,多運動;
反之,體重較孕前偏低的產婦,則應增加食量且注意營養的均衡攝取。
step2.量血壓
對於有妊娠高血壓及高血壓病史的產婦,尤其重要,
血壓若尚未恢復正常,應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step3.乳房檢查
有哺餵母乳的產婦,需知道目前哺乳狀況,是全母奶、混合配方奶、還是純配方奶。
泌乳及哺餵狀況是否良好、乳腺或乳管有無堵塞、發炎,
異常硬塊、及詢問打算何時停止哺餵等,給予適時的衛教。
至於沒有哺乳的產婦,則需看乳房有無異常硬塊或分泌物。
setp4.會陰、骨盆與超音波檢查
檢視會陰傷口癒合情形、子宮頸口恢復狀況、子宮復原的程度、有無異常出血或分泌物等。
臨床上常見的問題,包括:
持續性子宮少量出血、陰道感染、子宮頸糜爛、子宮復原不良、痔瘡等。
經由內診及超音波檢查,可得到更好的診斷及治療。
【小叮嚀】
針對於在產前沒有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者,可建議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便瞭解子宮的健康狀況。
step5.腹部檢查
剖腹生產者,必須檢查腹部傷口癒合情形,此時的傷口都已癒合,
但通常會建議用膠布或矽膠等做局部壓迫,為期至少6個月,
以避免傷口過度突起,及降低蟹足腫產生的機率。
step6.醫師會診
對於有妊娠合併症的產婦,如患有醣尿病、肝臟疾病、
心臟病、腎臟發炎、甲狀腺機能異常或其他內科疾病者,
則應到內科做血液、尿液、超音波等詳細檢查及追蹤。
許多的妊娠併發症,往往在產後就得到緩解,但若是輕忽或不追蹤治療,
恐怕對健康會造成長期或更大的傷害。
產後的常見問題
1.性生活何時開始較適當?
建議在滿月以後,等到子宮復原及惡露完全乾淨後,才開始有性生活,
此時最好還是使用保險套,兼具有避孕與預防感染的效果。
為避免乾澀及摩擦造成陰部疼痛,不妨使用潤滑劑稍做潤滑。
2.什麼時候月經才會來?
另一個產婦所關心的是月經問題,通常月經會在產後6~8週後來臨,
若有哺乳,則很可能延後。
所以大多數產婦的月經是在回診後數週才來,
一旦發現仍遲遲不來,就要留意是否又中獎了。
【產後回診檢查那些項目】
Point1.觀念篇
認識產後回診
所謂「產後回診」是指產婦在生完產後約4~8週再度回到醫院,
讓幫妳接生的醫生仔細檢查妳身體恢復的狀況,
檢查的內容當然和懷孕、生產時期的主要器官和特殊生理變化有關,
例如:子宮復舊的情形、惡露的量及顏色、傷口癒合情形、
乳房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性生活指導等等。
產後回診最佳時機
自然生產及剖腹生產的媽媽們因生產方式不同,
其子宮復舊及惡露量結束的時間也就不同,
因此,產後回診的時間也會不一樣。
此外,由於懷孕期間所改變的生理變化,
大多在產後及坐月子期間逐漸恢復,
所以醫師會建議採剖腹生產的媽媽從生產日算起4~6週即可回醫院做回診檢查,
而自然生產的媽媽可在產後6~8週回診。
若產婦在回診時間如果已無惡露的話,
就能再回診時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及考慮裝子宮內避孕器等。
不同生產方式.不一樣的回診時間
自然生產:產後6~8週
剖腹生產:產後4~6週
Point2.檢查篇
產後回診檢查項目醫師分別以子宮、惡露、傷口、
乳房、子宮頸抹片及性生活指導這幾方面來說明—
子宮、會陰、骨盆檢查
除了檢查自然生產的會陰傷口癒合的情形,
醫生也會檢查子宮頸口恢復狀況、陰道是否有感染現象、
在產前沒有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的媽媽,可以在惡露乾淨時順便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所以檢查前三天內應避免性生活、盆浴、
使用陰道塞劑、陰道灌洗液,以免影響檢查及診斷。
瞭解子宮恢復狀況
由於產後第2天的子宮底約在肚臍上1~2指處,
並且每天約下降一公分左右,直到十天後子宮可進入骨盆腔內,
所以醫師在妳回診時會檢查子宮恢復的狀況。
留意惡露量
產後因子宮內蛻膜、胎盤蛻膜從體內排出,稱之為「惡露」。
一般而言,惡露量在產後慢慢減少,
顏色由「鮮紅色」轉為「暗紅色」,
直到產後10天惡露轉為「淡黃色」、「暗褐色」,直到滿月為止。
不過若產婦在這段期間,若出現血量過多或出血過久,都應該立刻回院檢查。
傷口檢查
剖腹生產
剖腹生產的媽媽,醫生需要檢查腹部傷口癒合的情形,
一般而言,產婦於產後4~8週回到醫院時,傷口大部分都已經癒合,但是,妳知道嗎?
剖腹生產的傷口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傷口,它還包含子宮的傷口,
所以剖腹生產的媽媽還是要等至少半年以上才能做腹部肌肉用力的運動,
如:仰臥起坐。
剖腹生產的媽咪們因醫師在手術時會將子宮內的血塊、胎盤、胎膜清除乾淨,
所以惡露量比自然生產的媽媽少,也不需要像自然生產的媽媽做子宮按摩。
話雖如此,但是剖腹生產的媽媽,也需觀察惡露量。
剖腹生產的媽媽可以使用透氣膠帶或抗疤藥膏來照顧妳的傷口,
一般對傷口的照顧可以持續6個月,使傷口較美觀,
不過,傷口癒合的美不美和妳的體質有很大的關係。
自然生產
自然生產的媽媽,醫生需要檢查會陰傷口癒合的情形,
傷口縫線是否吸收良好,並檢查骨盆腔肌肉恢復的狀況。
陰道骨盆收縮運動
自然生產及剖腹生產的媽媽皆可以訓練「陰道骨盆收縮運動」
它可以促進子宮復舊、使骨盆底肌肉收縮,並使骨盆恢復支扥生殖泌尿器官,
預防子宮、膀胱、陰道下垂,使膀胱儘早恢復收縮,預防漏尿的問題。
乳房檢查
哺餵母乳
醫師會依照哺餵母乳的媽媽其目前哺乳狀況,
是全母奶還是混合配方奶來觀察及檢查泌乳情形及哺餵寶寶的狀況、
並檢查乳腺或乳管是否有紅腫發炎、阻塞疼痛和硬塊等情形,
此外,還會鼓勵哺餵母奶至少六個月,並教導職業婦女的媽媽,
在工作時間每日仍應擠2~3次母奶才不會造成母奶量減少。
哺餵純配方奶
醫師則檢查乳房是否有皺縮、紅腫、潰爛或橘子皮樣、
淋巴腫大、乳頭有無凹陷和分泌物。
不宜以月經來否決定避孕
媽媽們不要用月經是否來了來決定要不要避孕,
因為即便月經沒來,並不代表沒有排卵,
所以一旦有性行為時還是要做好避孕措施,否則還是有可能懷孕。
哺餵母乳,不排卵!
哺餵母乳的媽媽由於泌乳激素升高的關係,使得性腺荷爾蒙分泌素降低,
導致卵泡沒有發育而造成不排卵,因此月經也延後了,
所以月經也有可能在產後一年才來,這屬「正常現象」。
產後回診時,醫生檢查惡露、會陰傷口都正常的情況下,就可以開始性生活。 此外,為避免乾澀及摩擦造成陰部疼痛,可以使用水溶性潤滑劑來幫助陰道的潤滑。 產後避孕方法首推「保險套」,它有避孕與預防感染的效果。 至於,「避孕器」要等到惡露完全乾淨才可裝入。 而哺餵母乳的媽媽則「不建議」使用口服避孕藥,因為避孕藥會抑止母乳分泌。 至於其他的避孕方式,如:子宮帽、陰道薄膜、陰道海綿則應等產後兩個月再開始使用。 其他產科合併症檢查 在懷孕期間,患有妊娠合併症的產婦,應在產後針對糖尿病、 肝臟疾病、心臟病、腎臟發炎、甲狀腺機能異常或 其他內科疾病等合併症到內科門診繼續追蹤,由於生完產, 這些妊娠併發症會得到緩解,建議在造成長期傷害前能多多注意自身的健康問題。 Point3.提醒篇 準時回診最重要 無論採取何種生產方式,準時回診讓婦產科醫師檢查身體是重要的, 有些媽媽會上網查詢自己的問題,無論妳在網路上的搜尋為何, 這是醫師直接看診所無法替代的,所以記得有疑問一定要尋求醫師的解答; 此外,就醫時建議妳穿著裙裝,以方便檢查。 醫生的小叮嚀 尋求支持.遠離產後憂鬱症 許多媽媽在產後因為照顧新生兒而睡眠不足,導致產後疲倦, 或者擔心新生兒不夠健康、身材走樣、經濟花費……, 使得產後憂鬱的現象產生,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趕快尋求專業的諮詢, 將身心的煩惱,轉換成具體的行動; 避免想像出來的困擾。 另外先生及家人的支持,對媽媽們也有很大的幫助, 建議妳可以也應該適時的表達及向醫師求助。 勤做運動.改善陰道鬆弛 產後運動的目的在改善懷孕及生產造成的身體功能失調, 主要使骨盆韌帶排列恢復,腹部及骨盆肌肉功能恢復, 並使骨盆腔內器官位置復原,尤其是『陰道肌肉收縮運動』 可以使陰道肌肉收縮、預防或改善子宮、膀胱、陰道下垂, 進而預防尿失禁、改善陰道鬆弛等問題。 所以,媽媽們應持之以恆保持運動的習慣, 儘早使子宮、腹部和骨盆肌肉恢復健康。 暫時性掉髮.別煩惱 許多媽媽在產後四個月時會發現頭髮大量脫落, 這個現象稱為「暫時性脫髮」,其原因是懷孕時期高濃度的雌激素, 延長毛囊的壽命,一生完產雌激素驟降,使毛囊進入休止期而產生脫髮現象, 這種產後掉髮現象不用治療,頭髮就會再生出來。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懷孕後全身都會產生生理變化,包含子宮、消化系統、內分泌、新陳代謝、血管…等。 而「產後回診」可以讓醫師幫媽媽們檢查產後身體恢復的狀況, 尤其是懷孕時合併有其他內科疾病的媽媽更不能輕忽「產後回診」的重要性, 如有恢復情形不良的現象則需要即時的檢查及治療, 一定要記住,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產後性生活
產後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