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孕育腹中胎兒,準媽咪會出現許多不同於以往的生理變化,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不過,懷孕期間的生理症狀也可能會是疾病徵兆,準媽咪不可不慎。
為了讓準媽咪更了解身體所發出的生理訊息,到底代表的是安全或危險,本文將介紹孕期10大生理訊息,提供準媽咪做為自我判斷的參考。
★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是相當常見的懷孕症狀,大約5~6週就會開始出現,主要原因是胎盤絨毛激素的大量增加,再加上個人特有體質所導致;
此外,有些準媽咪也可能因為孕期適應不良,心理壓力過大而引發噁心、嘔吐的情形。
準媽咪如果出現嚴重的嘔吐情形,甚至喝飲料也會吐,有可能是「妊娠劇吐症」,應該立刻就醫。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貴帥表示,懷孕末期若仍然噁心、嘔吐得很厲害,還伴隨頭痛、血壓升高的情形,
也有可能是妊娠高血壓的徵兆,須特別注意。
★頻尿
懷孕12週以前,子宮仍位在骨盆腔內,此時子宮會隨著週數增加而慢慢變大,向前壓迫膀胱,造成頻尿的情形。
懷孕中期以後,因為子宮已經離開骨盆腔到達腹腔,頻尿問題自然就會改善。
到了懷孕後期(大約37週),由於胎頭慢慢下降,子宮又重回骨盆腔而壓迫到膀胱,此時頻尿也會再度出現。
大多數準媽咪都會出現頻尿,只是嚴重程度不一,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同時還合併解尿灼熱、解尿疼痛、尿急得無法忍受、發燒等現象,可能是膀胱受到感染引起發炎,此時須儘快就醫進行藥物治療,
才不會延伸到腎臟,造成更嚴重的急性腎臟發炎問題或敗血症。
★抽筋
胎兒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鈣,若是準媽咪的鈣質攝取量不足,就可能發生鈣離子不平衡的情形,造成抽筋,
所以,懷孕期間應注重鈣質的補充,尤其在20週以後,要多攝取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像是起司、小魚乾、海帶、芝麻……等。
此外,身體某些部位受到壓迫也會引起抽筋,準媽咪應該注意姿勢要正確。
抽筋是孕期常見的症狀之一,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蘇鴻文表示,抽筋特別在中、後期最容易出現,
但是若準媽咪發生全身性的大抽筋,甚至昏迷,則可能需要懷疑是否為重度妊娠毒血症。
★眩暈
由於在懷孕期間,特別是在中期以後(約20週以後),準媽咪的血壓會較正常人來得低,因此容易會造成眩暈的產生。
此外,荷爾蒙的改變會使準媽咪全身的血管出現收縮或擴張的變化,且因為母體必須供給血液給腹中胎兒,大部分的血液會集中在下半身,
所以,準媽咪如果久站,就會覺得腦部的血液不夠,產生眩暈的感覺。
黃貴帥醫師提醒準媽咪們,懷孕期間如果需要變換姿勢或位置時,應儘量放慢速度;
且最好不要長時間站立,建議每隔30分鐘就坐下休息。
懷孕期間由於體液代謝及荷爾蒙分泌的改變,確實會加重某些耳科疾病的症狀,因此,如果準媽咪發生眩暈的機率相當頻繁,
或是短暫休息後大多無法獲得改善,建議最好還是到耳鼻喉科檢查為宜
★腹痛
準媽咪在孕期的各個階段,都可能出現腹部疼痛、腹脹、腹部緊繃的不適感,這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懷孕早期,由於子宮漸漸增大,腹部周圍的韌帶會受到拉扯,使腹部產生抽痛感,尤其是兩側腹股溝部分。
到了懷孕中期,子宮已經離開骨盆腔,腹痛的情形也會改善許多。
準媽咪懷孕滿七個月之後,因為逐漸接近臨盆,子宮收縮的情形愈來愈常見,此時腹痛又會變得比較頻繁,也就是所謂的「假性陣痛」。
許多準媽咪會擔心無法辨別假性陣痛及產兆,一般來說,產兆的疼痛感比較有規則,還會伴隨下背部疼痛、腰痠等症狀。
準媽咪出現腹痛的情形時,最好能臥床休息、放鬆心情,不舒服的現象就可漸漸改善。
蘇鴻文醫師指出,如果準媽咪腹痛的情形一直持續,且疼痛感愈來愈嚴重,就需要提高警覺,懷疑是否為其他原因所造成,必要時應該主動就醫檢查。
另外,就整個懷孕過程來看,在中期較不容易有腹痛問題,但是相對地,準媽咪在此時一旦發生腹痛,很可能就是出現異常,
像是子宮異常收縮、胎盤早期剝離……等,應該立刻就醫診治。
★水腫
水腫在懷孕早期就會發生,但一般要到懷孕中、後期才比較明顯,且大多集中在下肢水腫,也就是所謂的「生理性水腫」。
黃貴帥醫師表示,準媽咪由於受到荷爾蒙影響,皮下組織的水分增加,容易產生局部水腫,再加上下肢靜脈回流受壓迫,水分常會滯留在下肢。
建議準媽咪採坐姿約30分鐘後要站起來走動、隨時活動腳掌、睡覺時可將腿墊高,都有助於緩解症狀。
準媽咪若發生嚴重水腫,像是手、腳都出現,且合併血壓升高的情形,可能是因為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所引起的,
屬於「病理性水腫」,必須就醫進一步地診斷與治療。
★陰道分泌物增加
準媽咪由於荷爾蒙增加,子宮頸腺體分泌會變得比較旺盛,陰道分泌物的量也隨之增加,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需要過於擔心。
孕期的分泌物在味道上會變得比較重,顏色也比較深,但只要是呈現白色或淡乳白色,且沒有合併惡臭、搔癢、紅腫,就不需要太過擔心。
準媽咪若發現陰道分泌物呈黃色、呈豆腐狀、有惡臭,很可能是發生白色念珠黴菌過度增生或細菌感染的問題,
最好能儘快就醫診治,千萬不要任意塗抹藥物或置之不理;此外,懷孕晚期若感覺到有大量、水水的分泌物,還必須考慮是否有破水的可能性。
★出血
懷孕期間,子宮頸會有較明顯的充血現象,容易造成出血,再加上準媽咪的陰道分泌物增加,有可能引發陰道的局部輕微發炎,導致破皮而產生出血的情形。
準媽咪若在懷孕早期發生大量出血的現象,有可能是流產,應該立刻就醫;如果只是點狀出血且呈現咖啡色,則大多是先兆性流產的跡象,
此時儘量臥床休息就能改善。蘇鴻文醫師提醒,懷孕中、後期若持續出血,應該考慮到是否有前置胎盤合併出血或胎盤早期剝離的問題,
建議準媽咪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的方式進行確認。
★頭痛
準媽咪頭痛的情形比較常出現在早期,大約12週左右,有時還可能合併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蘇鴻文醫師表示,
此時期的頭痛現象,大多是血管擴張所造成,由於在懷孕期間,母體的血管會呈現擴張狀態,來適應血液循環增加的需求,
如果準媽咪本身比較敏感,就可能因為血管擴張而感到頭部不舒服,也就是所謂的「脈動性頭痛」。
一般來說,頭痛現象大約到15、16週之後就會慢慢改善,準媽咪若是覺得非常不舒服,可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普拿疼加以緩解。
懷孕中、後期(大約20週之後)的頭痛就必須小心,應該要注意是否合併血壓升高的情形,如果血壓也有升高,可能是妊娠毒血症所引起。
妊娠毒血症屬於一種急症,主要是因為血管收縮而造成血壓上升,嚴重時可能導致準媽咪全身抽搐、昏迷等的現象。
★腰酸背痛
人體的架構是以骨骼為支架,左右兩邊對稱,而人體的重量則大多平均放在脊柱上。
黃貴帥醫師指出,腰痠背痛常發生在懷孕中、後期,由於準媽咪的肚子不斷增大,身體前方的重量增加,導致上半身必須往後仰來維持重心,
因而對脊椎、韌帶、肩膀造成極大的負擔,容易產生腰痠背痛的不適感。
保持姿勢的正確,是預防或緩解腰痠背痛的基本方法。
隨著懷孕週數增加,準媽媽應保持抬頭挺胸的姿勢,盡量讓骨骼能平均承受全身的重量,避免出現腰痠背痛的情形。
如果準媽媽已經出現腰痠背痛,可針對疼痛部位進行局部按摩、熱敷,或是調整睡覺姿勢,使疼痛部位不再繼續受到胎兒及子宮壓迫,達到緩解的效果。
此外,適度進行一些溫和的運動,也有助於改善腰痠背痛。
準媽咪如果有腰痠背痛的情形,且合併出現解尿不舒服(頻尿、解尿疼痛)、身體正後方的肋骨上會敲痛,此時有可能是腎臟發炎的症狀,
建議要立刻就醫檢查,才不會引發嚴重的感染問題。
原文刊載於2007年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