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1).jpg 搶救幼嫩肌膚大作戰!

悶熱又潮濕的夏天可是各種皮膚疾病的好發期!

而小寶貝吹彈可破的細緻皮膚,可是禁不起悶濕環境與細菌摧殘的,到底有哪些皮膚疾病是家長該特別留意的呢?

 

1. 蚊蟲叮咬 (丘疹樣蕁蔴疹)

症狀表現

在皮膚表面呈小小顆的突起,嚴重時會變成水泡且很癢,幼兒皮膚敏感的話,可能會抓破皮而留下痕跡,就是我們常說的「紅豆冰」。

其實這是被叮咬後留下的色素沉澱,而非「疤痕」(皮膚出現凹凸不平才算是疤痕),因此不要過度擔心影響日後皮膚外觀,這些「紅豆冰」的痕跡慢慢會消失。

居家照護要點

1. 嚴重時,可用外用類固醇、口服抗組織胺(止癢、抗過敏)等藥物。

2. 改善環境衛生,消滅叮人的昆蟲;家裡養的貓狗有跳蚤時,一定要治療。

3. 蚊子的孳生都與水有關,所以必須經常清理積水容器,並且在用餐後將廢水確實排除,以減少蚊子孳生的機會。

4. 使用紗窗、蚊香、吊頂蚊帳外,還要注意少讓幼兒流汗、不要讓幼兒穿鮮豔的衣服、避免使用含香料物品(如有香味的洗髮精、香皂、香水等)。

5. 儘量減少防蚊液的用量,只需適量塗抹在衣服之外的皮膚部位(如腿部或手臂,避免手掌部位以免幼兒誤舔);

    並應置於幼兒拿不到之處(以免誤食)。回家後盡快用肥皂及清水將防蚊液洗掉(成人也應比照處理)。

6. 被叮咬後,可擦清涼藥膏(如薄荷、面速力達母)以消腫,千萬不可抓破,以免引發蜂窩組織炎(

   患部會紅腫熱痛,甚至幼兒會發燒,須以抗生素治療),所以要幫幼兒剪指甲並清潔乾淨。

7. 進行戶外活動最好戴帽子、穿長袖衣褲與及膝的長襪(襪子最好束在長褲外頭)。

2. 曬傷

症狀表現

在戶外活動1~2小時後,剛開始還不會有任何感覺,一直到隔天才會發現原來皮膚曬傷了。

輕微一級的曬傷表現是皮膚紅紅的,可利用吹冷氣、痱子膏改善狀況;

二級曬傷會起水泡、紅腫熱痛、不舒服、脫皮、曬傷痕跡持續較久,

這時要請專科醫師開口服、外用藥物。

居家照護要點

1. 飲食均衡,且應清淡。

2. 多喝水或補充電解質(如運動飲料或鹽分)。

3. 泡冷水澡,以醋、碳酸氫鈉等浸泡,再以乾淨的毛巾輕拍。

4. 睡眠充足,可在床上灑上爽身粉,以減少與床與皮膚的摩擦。

5. 曬傷的皮膚要3?6個月後才能恢愎正常,因此不要在短期內再曝曬陽光。

6. 若腿被曬傷,且腳呈現浮腫,最好將腿抬到高於心臟的位置,可減低不適。

7. 用新鮮蘆薈直接塗在患部,可幫助傷口復原,但應先測試是否有過敏反應。

8. 用布包覆冰塊,敷在受傷的皮膚上,可紓緩疼痛;但不能將冰塊直接接觸皮膚。

9. 洗澡時,用溫和的香皂,徹底的沖洗乾淨;在洗澡後,塗上滋潤皮膚的乳液。

10. 曬傷後可以冷水、醋酸鋁、燕麥片、金縷梅溶液等濕敷皮膚,防止過癢或皮膚乾燥。

11. 參考氣象預報的「紫外線指數」,並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間外出,因為此時的陽光威力最強。

12. 出門前30鐘擦上防曬乳液,並且注意每2~3個小時再重新擦拭補充。

      即使陰天也要注意防曬(還是有高達80%以上的紫外線),準備好帽子、長袖、長褲、傘、防曬乳等;

      游泳或大量流汗後要記得補擦。

13. 黃昏和清晨比較不容易曬黑或曬傷,是因為此時陽光在大氣中走的路程較長,波長短的紫外線易被大氣折射掉;

     隔層玻璃比較不會曬黑或曬傷是因為玻璃會吸收紫外線;

     山頂上更容易曬傷則是因為太陽光在大氣中走的路程比較短。

     而海邊容易曬傷是因為沙灘、海水會反射紫外線。

3. 膿痂疹

症狀表現

學齡前幼兒在嘴巴周圍、鼻子、眼睛等臉部五官開口部位及四肢部位,

產生了紅紅、破皮、結痂的症狀,表皮出現覆蓋著黃色痂皮的小傷口,

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水泡、分泌物,還有造成腎臟問題,細菌中抗原會引起腎臟發炎反應,

但是比例不高,應積極治療以預防後遺症的發生。

特別是幼兒自己搔抓時,會導致患部逐漸蔓延和擴散。

膿痂疹會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並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只是幼兒的罹患率較高。

居家照護要點

1. 幼兒勿共浴,衛浴用品勿共用。

2. 剪短指甲並修剪整齊,保持乾淨。

3. 以口服及外用抗生素治療約5?7天。

4. 在學校裡,膿痂疹的傳染性相當高,幼童大多是經由手部的互相接觸而傳染,並容易將此病傳染給他人;

    因此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杜絕傳染最重要的一環。

5. 頑強的膿痂疹,往往必須藉著抗生素才得以收治療之效。

    而對於較大的孩童,則可以讓患處乾燥及殺死細菌、殺死細菌以抗生素為主要成分的藥膏,以加速痊癒。

    良好的衛生習慣如:經常洗手,阻止孩童用手摳挖鼻孔,並將其指甲剪短,以杜絕傳染機會。

4. 汗疹排汗不良汗腺發炎

症狀表現

幼兒的額頭、頭皮中易見,呈紅色的丘疹狀,熟成後會化膿,並有癢、痛的感覺。

居家照護要點

1. 使用電扇或空調,保持環境通風涼爽。

2. 為降低體溫,可適度淋浴、洗泡澡,洗後使用痱子粉、痱子膏;但應避免過度使用香皂。

3. 穿著輕便衣物,減少衣服摩擦皮膚的機會、皮膚接觸刺激物等。

4. 流汗量大時,應盡快移到涼爽處,或用溼毛巾將汗水擦掉,以免停留在皮膚上而造成刺激。

5. 毛囊發炎、疔子、癤子

症狀表現

1. 毛囊發炎:以毛囊開口為中心出現範圍小、輕微的小膿胞。

2. 癤子:頭皮上癤子,紅腫鼓起的疹塊,壓、碰都會產生疼痛感,這是細菌感染所造成的「毛囊炎」。

3. 疔子:出現微小的小膿胞(或是小紅疹),但如果未予注意、身體抵抗力不夠,小小膿胞(紅疹)即會變成大膿包。

               一般來說,出現小紅疹後,多半在1~2天後即會形成膿包,5.6天後膿包就會破掉。

居家照護要點

1.癤子

(1)膿皰隆起後,可敷以熱毛巾,使它及早軟化出膿;將膿擠出後,需使用抗生素軟膏消毒,並保持傷口膿液排出順暢。

(2)應勤換無菌紗布,並避免傷口沾到水;預防之道首重皮膚乾爽清潔。

2.疔子

(1)必須久坐者,建議可買涼水墊墊著,抑或是在桌下放電風扇。此外,褲子以純棉、不悶熱的布料為佳。

(2)避免去悶熱不舒服的環境。預防這種不透風帶來的毛病,首先就得重視個人衛生習慣以及適度通風。

(3)盡量做到皮膚保持乾淨、減少摩擦,並用消除細菌的清潔用品稀釋洗淨,同時做好抵抗力加強工作,大約7天的時間,疔子就會消失。


6.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夏天流汗量多、容易刺激皮膚,使具有敏感性膚質的幼兒搔抓,因而引發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惡化。

症狀表現

主要是好發於關節彎曲的部位,如脖子、手肘、腿、膝蓋彎曲處等,造成癢感的原因則因季節有所不同,

如冬天是因油脂不足,夏天則是因環境、流汗的刺激等所造成。

居家照護要點

1. 控制室內溫、濕度變化,保持恆定環境。

2. 從事室內活動時,要注意通風、空調的問題。

3. 可使用清爽的乳液、皮膚保濕劑等,保持皮膚濕潤。

4. 避免搔抓,否則會導致惡化,並持續使用止癢藥物。

5. 盡量避免跑跳劇烈等會大量流汗的運動;情緒也應保持穩定,因為焦躁會使身體,進而流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じ❤ve貓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