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gif   心理、情緒 

最常令孩子產生恐懼的事物包括:黑暗、高處、陌生的人事物、雷聲、閃電、昆蟲,以及自己幻想的恐怖事物和獨自一人。

其中有些是屬於「突來的干擾」,例如突然的巨響、火光等。

還有些是受到別人威嚇的話語或行為所影響,而形成恐懼的心理。

例如,父母為了處罰孩子而將他獨自關在房間,或是為了使他聽話,

而說出像「你再不睡覺,魔鬼就要來抓你。」

「那邊黑黑的會有妖怪!」等哄騙的話。

另外,孩子也有可能是經由模仿因而「學會」害怕某些事物,

例如,媽媽一看到蟑螂便會害怕得尖叫,孩子看到了便會模仿媽媽,進而也覺得蟑螂很可怕。

甚至還有孩子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而產生令人不解的恐懼情緒,例如害怕走電扶梯、不敢跨越水溝等。

當孩子出現恐懼的反應時,父母不要以「那有什麼好怕的」,或「根本就沒有」等態度去回應他。

這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以包容的態度接納他,並試著瞭解他恐懼的事物和原因,以幫助他減除恐懼的心理。

例如,孩子怕狗,媽媽可先問他害怕的原因,然後根據這些原因協助孩子體會「小狗並不都像他所想的那樣」。 

媽媽可以帶孩子觀賞一些可愛的小狗照片和卡通,或觀看別人逗小狗的情形,藉此改變他對小狗的恐怖印象。

慢慢的再引領孩子接近真的小狗,父母可以先和小狗玩,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然後鼓勵他加入。

如果孩子一開始不願意,不要太勉強他,父母可以試著持續加強他對小狗的好印象,直到他克服對小狗的恐懼。

不過如果孩子恐懼某樣事物的情形很嚴重,也很難改善時,便要藉助醫生的幫助了 。

 6fqmdcx.gif 


030-2.gif 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

每個人都會鬧情緒,尤其是孩子。

由於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經常會為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

產生沮喪、生氣、傷心、嫉妒、害怕……等情緒上的問題。

為人父母者在面對子鬧情緒時,應適時予以疏通,以幫助孩子恢復心理上的平衡。

但是,該如何疏通呢?

如果疏通不適當,會置孩子於更大的情緒困擾中,並傷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如果疏通得宜,不但讓孩子心情豁然開朗,也增進了父母和孩子間的感情。

因此,父母應謹慎處理孩子情緒上的問題。


處理的方法和態度

那麼,該如何處理孩子情緒上的問題呢?

首先,父母應探討孩子鬧情緒的原因。

父母必須鼓勵或引導孩子多說一些他心裡的話,這樣,父母才能獲得足夠的訊息,瞭解孩子鬧情緒的癥結點在哪裡。

不過要讓孩子侃侃而談,父母本身也須具備一些知識和技巧。

父母應表現出誠懇、願意聆聽孩子說話的態度。

當父母聽到孩子說出他的困擾時,應用同理心去認同孩子的情緒,並給予同情,

讓孩子覺得父母和他是同一國的,可以放心的暢所欲言。

例如:當孩子在學校挨老師責罵,滿懷挫折感回到家時,

父母如果怒吼一聲:

「活該!一定是你不乖!」孩子受挫的心會更受挫,並且可能會引起一場父母和孩子間的戰爭。

如果父母改用瞭解和同情的口吻安慰他,

關心的問:

「不要難過了。老師為什麼要罵你呢?」

這麼一來,不但讓孩子感受親情的支柱,也鼓勵孩子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引出孩子鬧情緒的病源後,父母應持續表現出願意傾聽、同情孩子的態度,使孩子繼續說下去。

父母可以用:「噢!」、「真的啊?」、「怎麼會這樣?」等等邀約性的話語;

也可以重覆孩子的話語,例如:

如果孩子批評他的朋友:

「他真不夠意思!竟然沒邀請我參加他的生日聚會!」

父母可以重覆他的話語或轉換他的話為問句,

問他:

「他沒邀請你參加他的生日聚會呀?」

來鼓勵孩子談一談困擾著他的事,以及他對這件事有什麼不滿或不平衡的地方。

不過,這些方法必須要視孩子說話的內容,有技巧的表現出來。

舉個例子來說,阿丁放學回來,告訴媽媽:

「我好難過,我的數學真差,老是算錯!」

如果父母直接使用重覆孩子的話語,以及轉換孩子的說詞為問句,

說:

「對!你的數學真差!什麼?你老是算錯?」

阿丁一定會氣死!

有技巧的父母會這麼說:

「數學真的好難,我以前也常算錯。」

這才是成功疏導阿丁的第一步。

所以,方法歸方法,腦筋有時也要急轉彎。

為什麼我們一直用各種方法,鼓勵孩子說、說、說呢?

一個目的是,讓孩子在父母有技巧的引導下,說出他的感受,並在說的同時,抒解心情、恢復心理的平衡。

另一個目的是,讓孩子學習表達情緒,這樣孩子才能在心裡毫無險霾下,發展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有比較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鬧情緒的次數也比較少。


處理時的禁忌

以上談的是正面疏導孩子情緒問題的方法,現在,我們要列舉一些不當的處置方法,相信可以讓一些父母看見自己的寫照,進而心生警惕。

多父母在孩子鬧情緒時,總會好恴的設法去除孩子的困擾,因而極力否決孩子的感受。

阿花生氣的告訴媽媽:

「我討厭我們班上的同學,他們都叫我『三八阿花』!」

媽媽說:

「他們是跟你開玩笑的,何必去討厭他們?」

阿花哭著說:

「才不是!他們還在黑板上寫:『三八阿花最阿花』」

從對話裡知道,媽媽否決阿花的感受,使阿花感到更委屈,也使阿花的情緒更壞,

所以,父母要避免否決孩子的情緒。

另有些好心的父母會替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其實,孩子應該自己學著自己解決問題,父母只要做孩子的同盟國,做孩子的聽眾就可以了。

而且,替孩子想辦法也會得到孩子負面的反應。

小強沮喪的告訴媽媽:

「我和阿明絕交了!」

媽媽說:

「你應該學習和別人相處啊!」

小強說:

「是他先不跟我講話的。」

媽媽說:

「那你明天送他一個禮物,他就會跟你講話了嘛!」

小強氣憤的說:

「我才不要!」

父母提出建議以解決孩子的問題,會使孩子感到父母在控制他,使得他除了原有的情緒外,又加上了憤怒的情緒。

還有父母在聽孩子說出他的情緒之後,千萬不能加以裁決、批評、諷刺、質問。

這些方式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阿海生氣的說:

「媽!拜託你,不要每次在我的連絡簿上寫失在家不乖的事。」

媽媽說:

「為什麼?」

阿海羞憤的說:

「我不想讓我們老師知道我在家裡的糗事!」

「你也知道糗?」媽媽的這番諷刺會使阿海的心情更惡劣。

而且如果阿海的媽媽長期以如此不尊重孩子的態度來教導小孩,

其效果不但不彰,還會嚴重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係。

孩子需要的是被尊重、被接受和被瞭解,所以父母應該使用能被孩子認可的方式,

也就是父母去認同孩子的感覺、去主動聆聽孩子的感受的方式,

讓孩子在得到尊重、接受、瞭解的同時,為他自己打開心中的結,宣洩心中的不平衡。

實行上的困難

這種認同孩子情緒以解決孩子情緒問題的方式,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件嶄新的事,

所以父母在剛開始實行時,可能會因技巧的不夠純熟,而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但是經過多次練習時,必能拿捏到其中的竅門,有效的引導孩子,排除他的情緒困擾。

另外,父母的無法冷靜,也是實行上的一大困難。

有些自控力較弱的父母成功的引出孩子鬧情緒的原因後,竟大動肝火,轉而表現不認同、不接受的態度。

孩子會因父母前後不一致的表現,懷疑父母剛才的好言好意,是要探測真相以打擊他,使得孩子的懷情緒雪上加霜。

因此,父母除了要學會有技巧的排解孩子的情緒問題外,也應學習掌握自身情緒。

這樣孩子的情緒問題才能在父母熟練的應對技巧,以及父母成熟的情緒自控中,獲得最貼切、得宜的疏通。

 6fqmdcx.gif

057.gif孩子吵架,怎麼辦?

父母處理孩子的爭吵時,常會有「動輒得咎」的感覺。

因為無論處罰其中任何一個,或一起處罰,或者都不處罰,孩子都可能覺得不公平,認為父母偏袒某一方。

此時父母多半覺得很沮喪,為什麼孩子間不能停止紛爭?

父母最好要先接受一項事實,那就是孩子間一定會發生爭吵。

重要的就是父母要知道在孩子的爭吵中,應該擔任什麼角色,採取什麼措施,與提供什麼幫助。

如果父母能堅持一貫且正確的態度,不但能讓孩子們相處得更融洽,對他們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父母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情感依附者,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與喜愛。

因此當父母常比較孩子的好壞、過於堅持「大讓小」的原則、對孩子存有刻板印象,或不夠關心孩子,

都可能造成孩子疑懼、忿怒與不平的心理,而試圖以爭吵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失望與不滿。

所以父母要時時注意自己的教養態度,和孩子的行為反應,盡力做個「公平溫暖」的父母。

當孩子發生爭吵時,父母最好儘量讓他們自己解決。

藉此除了能培養孩子與人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可避免讓他們養成事事都要求第三者裁判的習慣,或以爭吵做為爭取別人注意的方式。

父母的措施

在要求孩子自己解決爭吵的同時,父母也應該探究孩子爭吵的因素,並儘量減少這些因素的產生。

另外也要教導他一些處理問題的技巧和溝通的方式,以幫助他能自己化解紛爭。

由於學齡前孩子的自我中心觀很強,要求他做到「忍讓」、「與人共享」或「替別人著想」等,是頗困難的事。

父母若能依循公平原則,協調、建議孩子解決爭吵,是比較實際的做法。

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訂下共同遵守的原則,像不能動手打人、不能破壞物品、要先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動別人的東西。

父母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請孩子說出對對方的感覺和建議。

媽媽可以用這樣的話問孩子:

「你希望他怎麼對你?」

此外,讓孩子各自擁有一些「私有財產」,例如個別的玩具,以養成他尊重別人「物權」的習慣。

父母的幫助

對於孩子彼此友善的行為,父母要多加鼓勵,像是「分享」的行為,

便可由讚賞獲得強化,而成為孩子與人相處的方式之一。

此外,也可以藉一些溫暖的手足情深故事,讓孩子對手足之情產生深刻的正面印象,進而產生認同。

父母本身更要提供良好的示範,感情融洽的父母自然會教養出感情融洽的孩子。

6fqmdcx.gif

021-1.gif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當你發現別的小孩比自己的孩子活潑有創意時,你是否警覺到,問題可能出在自己的管教態度和方法上?

想像力是人類向未知領域探求的利器

想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我們得先瞭解:

想像力是什麼?

一般而言,想像力是指將舊有經驗做新組合,從已知訊息中激發新訊息,以及聯想不在眼前事物的能力。

例如我們問小孩:你能想出多少種方法,把用過的紙杯丟到垃圾桶?

磚頭除了蓋牆,還能做什麼?

或者請他學司機開車的樣子。

從孩子的反應中,我們可以測知他想像力的高低。

想像力的可貴在於它不一定要遵循傳統的思考模式,也不以現存的知識為範圍;

它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馳騁。

因此在人類文明的進上,想像力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對於人類向未知領域的探求,包括藝術和科學等,想像力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對孩子來說,除了學習已有的知識,他也需要想像力幫助他在現有基礎上,求取更大的進步。

幼兒的裝扮遊戲是想像力的萌芽

大致來說,幼兒兩時開始玩的裝扮遊戲,就是想像力的萌芽。

例如他會舉起盤子假裝是茶杯喝水,或是把帽子戴在腳上。

三歲時,他已經懂得把自己想像成別人。

有時他會拿枝掃把假裝在騎馬。

入學以後,孩子的想像力顯著降低

有趣的是,想像力的發展是非持續性的。

也就是說,年齡越大,想像力未必越高。

事實上,根據國外許多研究指出,幼兒的想像力在學前階段達到最高峰,進入學校以後,想像力就開始下降。

雖然這是國外的調查,相信國內孩童的情況也相似。

這是因為學校教育要求的是秩序、紀律和服從,而想像力需要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環境中成長。

在本質的抵觸下,當孩子開始接受或適應外在一致性的要求時,他的想像力就一點一點被抹殺了。

尤其是個性弱的孩子,在環境制約下,他將不再從事想像活動。

而個性強的孩子,或許能夠超越環境,保留他的想像力;

卻有可能被老師視為不乖、不聽話的學生,這是父母應該關心、注意的。

當然,學校教育自有它的宗旨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做的是給孩子一個想像力可以滋長的家庭環境。

容忍孩子超出常軌的思考方式,想像力才能發揮

首先,對孩子的管教態度不要過於死板嚴肅。

在某種程度內,父母應該容忍孩子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

當孩子將帽子當做襪子穿在腳上時,如果你加以斥責,孩子繼續從事這種想像活動的可能性,就減少了一分。

此外,父母還可以利用語言遊戲來刺激孩子。

例如和孩子比賽:想想看,把椅子倒過來可以做什麼?

喝過的紙杯可以玩什麼遊戲?

在為孩子買玩具時,父母也要幫他選擇參與性高的玩具,讓他能在遊戲中發揮想像力。

總之,經常讓孩子動動腦,孩子的心思就會更靈湩;

給孩子一個自由、民主的成長環境,孩子的想像力自然能夠發揮。

如果你希望擁有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孩子

就應該讓他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機會

給他一個任意馳騁的想像天空 。

6fqmdcx.gif

23-10.gif  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的想像世界,並不只是空想而已。

他常藉由想像,來平衡或滿足一些心理需求。

這些想像力,常經由遊戲、語言或圖畫等方式表達出來。

孩子可以利用想像遊戲,練習現實生活中的各項經驗,例如玩扮家家酒。

他也可以藉由想像,彌補現實中的不滿或挫敗,例如當孩子挨媽媽罵時,可能會找個玩偶來,然後以媽媽罵他的話罵玩偶。

或是想像排遣寂寞,獲取快樂,例如孩子可能會假想一個不存在的玩伴朋友。

父母不要怕孩子會沉溺在自己的想像世界中,而脫離現實。

其實每個年齡層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心理特質。

等孩子到五、六歲之後,自我中心觀減弱,適應現實的能力增加,便會減少用想像扭曲實際狀況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不過在這個階段來臨之前,父母不要干涉孩子從事想像活動,反而可以藉由他這項特質,

為他安排各項遊戲和活動,使孩子除了能盡情釋放自己的想像力外,也能使他的創造力、美感和動作技能等,融入遊戲中並行發展。

此外,父母也可以觀察孩子的想像活動,得知他的心理狀況,例如有些孩子會藉由表演木偶戲,表達出他內心隱藏的情緒。

不過孩子若整日說一些想像不時的誇大言詞,或是不理會實際情形,封閉在自己的想像世界中時,父母便要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況。

這可能是因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受挫或被忽略的感覺,因此,

他才會過分沉溺在自己的想像世界之中,幻想膨脹自己的能力,以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

面對孩子這種情形,父母要多鼓勵孩子,給予他肯定自我的機會,並且對他家以更多的注意和關心。

使他產生足夠的信心和希望,去面對自我和現實生活。

如此孩子便不需再用虛幻的想像,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6fqmdcx.gif

060.gif   從小培養孩子惜物、愛物的觀念

現代社會物資充裕,父母大都能有足夠預算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不過父母若對孩子「有求必應」,可能造成孩子不知珍惜東西,或養成孩子浪費的習慣。

懂得珍惜、學習感謝和尊重別人,是孩子長大後為人處世的基石,

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這樣的態度,才不會造成日後孩子人格上的缺陷。

學齡前的孩子,對物品和金錢的價值仍然懵懂未知,所以與其對他說節約儲蓄的大道理,不如和他一起從實際生活中做起。

例如,不要因孩子喜歡什麼就儘量滿足他,而應視他真正的需要來決定。

不論是食物或玩具都應有節制,獲得太容易,孩子自然就不會珍惜。

此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不要讓孩子養成「用完就丟」的習慣。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廢物利用的方法;玩具壞了,儘量自己修理。

當孩子瞭解物品有再利用的價值,自然就會愛惜它了。

媽媽還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儲物箱,讓他把自己的東西保存好。

這樣不但物品不容易損壞,也不容易遺失。

   6fqmdcx.gif

057.gif   如何解決孩子的攻擊行為

攻擊是人類的原始驅力之一,這種力量最大的作用在於保護自身的安全。

但是,如果自身與外在環境產生任何衝突時,都只以攻擊的方式去解決,這便是過度防禦。

這種攻擊行為是不被社會接受,且會受到排斥。

造成孩子使用過度攻擊行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包括:

1. 缺乏關愛,藉由攻擊行為,引起別人注意。

2. 有不良的行為示範,讓他覺得攻擊是解決衝突的唯一有效方法。

3. 疏於管教、提醒,被縱容過度。不能忍受他人不依自己的意思行事。

4. 因受虐待,而將自己的憤怒與報復行為,轉移到別人身上。

這些特別具攻擊性的孩子,通常被排斥在團體之外,甚至老師也很難去喜歡他們。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更是斷絕這些孩子接受幫助的機會。

所謂「對症下藥」,老師對這類孩子,要多花些時間瞭解他的家庭狀況、父母管教的態度和孩子本身的情緒困擾等。

盡量讓家庭和學校兩方,雙管齊下解決孩子的問題,才能更有效的解決他的偏差行為。

老師在學校也要盡量為孩子製造良性環境,協助他發揮自己的優點,引導其他孩子接納他;

時時對他表達真切的關心和重視,並提醒他解決衝突的其他方法等。

孩子在逐漸肯定自我中,慢慢會放棄以攻擊來防衛自己。

 6fqmdcx.gif

13-10.gif   孩子的語言能力

媽媽說故事給孩子聽時,曾否注意自己的用詞內容和說話方式?

你是用一般的敘述方式,還是會用孩子的兒語?

例如說:「小老鼠肚子餓餓,想吃飯飯。」

許多大人都以為用兒語方式跟孩子說話,比較有親切感,孩子也才聽的懂。

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幼兒之所以常用重複的字來表達意思,是因為一來他會使用的辭彙有限,二來他從反覆述說中,熟悉字的發音。

正因為幼兒詞彙有限,大人若再用兒語的方式與他交談,反而讓他失去了學習正常詞語的機會,會使他的辭彙無法增加。

如果媽媽發現別人家的孩子話說得很流利,用詞正確,自己孩子卻老用兒語式說法時,

不要因此覺得自己的孩子笨,或缺乏語言天份。

媽媽應先檢討一下,是否自己也常用兒語的方式對孩子說話?

孩子是否少有接觸正確語法的機會?

孩子所有的學習經驗,多半來自外界的刺激。

因此媽媽若希望自己孩子有良好的語言發展,平時就要提供良好的示範。

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會發展出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

6fqmdcx.gif

338-1.gif 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最初對時間的概念,通常是和具體的事件相連結,

例如:天黑了,媽媽在廚房裡煮菜,孩子就知道

「晚飯時間到了!」

所以時間對孩子來說,是一連串活動的集合,相較之下,時鐘、月曆所表示的時間與日期,

對孩子只是表面上數字的呈現,他很難理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實質意義。

家長可以準備一些圓形的紙片,平分畫出24格,並標示出24小時的時間,在上面記錄孩子每天的作息。

記錄時,儘量讓孩子參與,並鼓勵他提出自己的意見。

累積一個星期的記錄後,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連續的比較:

每天都做了些什麼事?

什麼時候做?

花了多久時間?

也可以在家裡放置一個大型的、有格子的月曆,讓孩子可以在月曆格子裡貼貼紙、畫圖,記錄當天所做的事。

把時間利用具體事物呈現,幫助孩子建立「昨天是今天之前、「明天是在今天之後」等概念。

時間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一般來說,孩子可能要到一、二年級,才能真正了解時間所代表的意義。

家長若能先幫孩子對時間所代表的意義,建立基本認知,將有助於他未來學習更複雜的時間概念。

6fqmdcx.gif

◎摘錄自《漢聲精選世界最佳兒童圖畫書媽媽手冊.漢聲幼教三國指導手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じ❤ve貓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